HomeInsights
Thought Leadership
当我们提到新质生产力时,低空经济绝对是近半年来讨论热度最高的赛道。在今年上半年的国新办发布会上,工信部领导提到:“我们相信,低空经济是新兴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,将来一定会形成万亿级产业规模。”
何谓低空经济,能撬动多大的市场,又能给未来数年的人才格局带来怎样的变化?作为崭新的事物,低空经济有太多令人兴奋的谜底亟待揭晓。同时,国内各线城市争夺“低空经济第一城”的战事悄然打响,从北上深到合肥、成都等新一线城市,再到更下沉的日照、娄底等城市……谁能抢先一步,说到底还是得靠人才。
随着低空经济上下游产业的高速发展,相关企业未来势必有机会释放可观的岗位需求,更需要成熟而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支撑。一方面,如何吸引科技、工业、制造业等领域的人才“跨界”带动低空经济起飞;另一方面,如何搭建涵盖职业教育、高校科研、成人培训多元一体的人才输送通路,这都是低空经济的参与者和相关人力资源人士需共谋回答的问题。
何谓低空经济?
始于飞行器,不止于飞行器
在今年3月举行的全国两会期间,低空经济第一次被写入了《政府工作报告》:“积极打造生物制造、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”。一时间,国内官媒对于低空经济的定义也逐渐清晰,具体表述为“在3000米以下空域内,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,辐射多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”。
如果这样说还稍显抽象,不妨列举一些更具象的元素。低空经济涵盖的产品主要包括无人机、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、直升飞机、传统固定翼飞机等,涉及居民消费和工业应用两大场景。据了解,截至2023年底,我国民用无人机研制企业超过2300家,量产的无人机产品超过1000款。整个2023年,我国交付民用无人机超过317万架,通用航空制造业产值超过510亿元。
令国人引以为傲的通用航空制造业硕果累累,这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装备支撑。但另一方面,除了先进的飞行器外,发展低空经济还需要信息化、网络化、通信化等多方面的支撑,其涉及的上下游产业、具体使用场景,也异常丰富而庞杂。
根据中信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,低空经济上游主要为构建中游各类低空产品的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,中游主要为低空产品制造、低空飞行、低空保障与综合服务等,下游则主要为运营和旅游业、物流业、文旅业与巡检业等等各种应用场景。应用落地的关键,则是航空器与各产业的“组合式”经济形态,如“农林+航空”、“体育+航空”、“电力+航空”、“公安+航空”等。
据测算,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,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。现阶段,全球航空装备巨头、传统或新兴车企、互联网科技公司均在此领域加速布局,市场有望迎来发展热潮。这其中孕育着海量的人才需求,蓄势待发。
抢夺“第一城”,归根结底还是人才之争
据不完全统计,自从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,有至少29个省市将这个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各地积极出钱、出地、出政策,争做“低空经济第一城”。有媒体预测,这将是继房地产、新能源汽车之后,城市之间的又一轮争夺战。
这其中,一马当先的当然是国内几个超一线城市。作为全球闻名的“无人机之都”,深圳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与相对完备的产业配套。在政策布局方面,深圳也具备相当的前瞻性。但另一方面,深圳却缺少eVTOL头部企业,国内该领域头部企业主要分布在广州、上海、成都等城市。所以深圳的策略是,利用自身特区的政策优势及大湾区的地理优势,吸引eVTOL头部企业将示范区、展示中心、组装生产线落地深圳。
新一线城市同样不甘人后。举个例子,近几年来以招商引资见长的合肥,此前就有过引进京东方工厂、蔚来汽车总部的大手笔,在低空经济赛道,不仅吸引了广州某民用飞行器巨头的华东总部落地合肥,还在自家当地培育了一家eVTOL公司。
再往下沉,不显山露水的山东日照、湖南娄底等城市,也纷纷希望在低空经济赛道抢占先机。但顶尖人才在超一线城市的聚集,是几乎所有行业都需面临的现状。在低空经济赛道,新一线甚至更下沉的二三四线城市如何培养、吸引、招募相关行业领军者,在人才引培、创业支持上实现弯道超车,进而对先行一步的超一线城市形成差异化优势,也将是下阶段“人才争夺战”的重要看点。
低空经济带来的人才想象,能媲美当年的新能源行业吗?
自从低空经济成为破圈的热词以来,投资、产经界的专业人士就常把它和新能源行业刚起步时的态势,做各种联系和比较。
据中金投资预判,低空经济的核心eVTOL虽然短期不会达到新能源车同等量级,但未来eVTOL有望再度复刻新能源式的“弯道超车”。原因在于,我国本土拥有较为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,有力的政策支持条件和适合产业生存落地的土壤,eVTOL产业或有望乘风而起。所以参考新能源行业在那些年带来的海量就业机会,低空经济在撬动人才需求方面也大有可为。
低空经济领域到底蕴含着哪些岗位机会,又将吸引哪些人才奔赴呢?
研发人才当然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。航空级无人机尚处在研发期,预计在未来10年迎来爆发。低空经济所需的低空装备,需要围绕无人化、电动化、智能化等发展趋势实现核心技术攻关,这其中包括电池、电机等应用到航空工业的关键技术创新,以及低成本、高可靠、高性能、高安全的低空装备产品体系的打造。在这过程中,除了从高校到企业的人才无缝输送外,在传统飞行器、汽车、机械等领域的人才转换赛道,亦能找到机会。
飞行器的操作层面,低空经济也需要大量专业的飞行员、物流无人机飞手、空路管理等支持,需要设置大量的低空飞行服务就业岗位,岗位的专业性很强。民航中小型无人机操控员执照体系构建做大规模,跟上行业发展步伐,在高校专业设置和校企合作,以及相关的职业培训方面,也势必将呈现大规模需求。
此外,低空经济配套的上下游产业,包括政府关系对接、科研成果转化、智能制造、一二级市场投融资都将开放更加多的中高端岗位需求。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,“低空+物流配送”、“低空+城市空中交通”、“低空+应急救援”等有望实现规模化发展的组合形态中,兼具低空飞行器专业知识和具体使用场景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,也将受到热切追捧。
随着“低空+”场景不断多元化,解决更多行业难点,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都开始以eVTOL和工业无人机等为切入点,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,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人才入局。低空经济本身链条很长且附加值高,内在的资金密集、技术密集、知识密集,能把整个中国的要素市场激活,可以保障上游生产性服务行业,推动中游制造供应产学研结合,也将进一步拉动下游消费应用,同时也释放大量的新岗位、新需求。
就像15年前新能源汽车开始腾飞,给包括传统汽车业在内的诸多相关行业人才既形成冲击,又提供机遇一样,如今被政策捧火的低空经济,作为新事物对于相关行业的人才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。看对方向,选对了路,就会成为新的引领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