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洞见

行业洞察

技术一声“春雷响”,拒绝“冬眠”的科技人才们做对了什么?

“金三银四”的求职黄金季转眼已过了大半,当我们试图给现今的科技互联网行业定调时,发现去年年终岁末口口相传的“行业寒冬”似乎并没那么冷。以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为代表,各种AI新技术层出不穷,行业巨头纷纷跟进部署,相关岗位吸引尖端人才力度加大,仿佛一派生机蓬勃的景象。

而站在科技行业职场人的视角,切身体会的焦虑感逐渐被AI科技所带来的新鲜感、兴奋感“对冲”。去年作为职场人经历“后疫情”的第一个完整年份,在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仿佛困于“慢周期”时代之际,科技的螺旋发展的上升之势,人类从未停下脚步。

科技人在亲身体验了一把去年传递给每个人的凌冽寒意之后,是时候调整心态和姿态。春意已至,机会仅留给有准备的人。那些先人一步从躺平、冬眠中醒来的科技职场人,他们都做对了什么?

新风口企业越来越多,可获得感是否越来越强?

在今年年初的国内AIGC市场持续去年高歌猛进之态势,企业方提供相关的新增职位较2年前有近30%的涨幅,部分企业提供的薪资水平甚至高达80万以上。据翰德《2024年人才趋势报告》薪资数据统计,如算法、自然语言处理、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技术管理类岗位的年薪上限甚至高达250至300万,接近大型科技公司的CTO、CIO级别的薪资水平。(更多行业趋势及薪资数据,点击参阅2024年人才趋势报告)

在这一年“AI产业化”和“产业化AI”的探索中,国内科技公司中有所建树者不少。领先者如百度文心一言、华为盘古、阿里巴巴通义千问等,大模型逐一落地,并陆续部署于政务、金融、医疗、互联网等细分领域。此外月之暗面的Kimi作为一款国产大模型,凭借其在长文本处理和多模态能力上的优势,不仅在市场上赢得了用户的认可,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。

目前国内已有发布200个左右的大模型,涉足该领域的多家科技巨头,拥有高质量的中文私有数据、专业的团队、丰富的GPU资源,以及强大的技术实力,前途为业界看好。但目前仍处于群雄逐鹿、跑马圈地的阶段,在某一家领跑者形成一家独大的优势之前,上述大模型都还没有形成足够的护城河优势。

虽然行业新增的岗位多,但对于科技行业从业者过往的经验和履历要求也高,在进入这些细分赛道之前已经有了AIGC的储备,对相关算法了解。通常来说,原本从事计算机视觉、自然语言处理、机器学习、语音识别等领域的人才,丝滑过度到AIGC细分赛道的可能性较大。而对于追逐热点希冀“跨界”到该领域科技人,短暂浮现而又消失的企业和岗位,就像是在科技螺旋式上升过程中散去的泡沫,需三思而后行。

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之中,正确抉择和有效沉淀,是科技职场人的生存秘诀。

拒绝冬眠的科技人,如何找对崭新的赛道?

一面是新科技、新风口的不断涌现,一面是经济压力之下愈发缩水的部分科技职场岗位机会。据翰德的数据统计,科技人才在离开原公司后,成功入职新公司的平均时限大致在2-3月之间。此外,科技领域中技术能力较强的中高级人才若能满足年龄在27岁到33岁、拥有985,211或海外知名大学计算机或数学专业背景、有头部科技企业或互联网大厂从业经历,且薪资要求在100万/年以内的话,同时拿到3-4个offer的可能性较大。但若缺少其中一项,拿到理想offer的概率则明显降低。

正如已在国内的头部科技企业效力8年多的Chris,在40岁这年迎来了职场生涯的第一次危机。原以为熬过了35岁的行业红线,也已经主导管理了30人规模的团队,却因为公司的业务重心调整而重新加入求职大军。

此时他看重了项目高成长性的优势,翰德为其匹配了一份TaaS(Talent as a Service)领域项目制的外企短期机会,正值空窗期的Chris欣然接受,并迅速进入状态。愉快合作半年后,Chris与该企业彼此青睐有加,于是水到渠成地以全职身份加入,职场生涯重新起航。

当“令我心动的offer”苦觅不得时,拓宽视野,调整思路,不妨能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刻。

另一位是放下高薪执念的Eric,从科技、互联网核心岗位降薪到传统公司操盘数字化的转型案例,虽然相较于在35至40岁的此类人才在薪资待遇上有所损失,但凭借过硬的技术能力,在不那么“卷”的环境中,Eric不仅收获了成就、满足感,还额外获得了WLB(工作生活的平衡),以及对这个年龄段人才有些奢侈的“安稳”。

科技职场人,尤其是已有令人艳羡的经验、资源和财富积累的高阶职场人来说,一、二次职场的变故甚至打击后,绝没到“冬眠”的时候。像Chris一样以退为进,如Eric一样化危为机,会发现许多灵活用工的场景、头部之外的企业,也存在匹配个人需求高性价比的理想机遇。最重要的是,使自己始终保持在学习和进步的抛物线之上,洞悉行业内的蓝海和洼地。在经济与行业的大曲线重新上扬时,实现又一次关键的弯道超车。

寒冬的凌冽,每年都会经历,在这个呼唤更多暖意的初春中,翰德愿陪伴在每个不愿冬眠的科技职场人身边,一边密切关注行业优质需求变化,一边根据不同阶段、不同个体的情况量身定制服务方案。通过链接供需两端,让“乍暖还寒”的科技人才市场同样能够破冰、回暖,持续升温,焕发新生机。

返回